顶点小说 > 红楼之黛玉不欠谁 > 第66章 争宠

第66章 争宠


  卫若兰逃婚之后,卫将军因查清了卫太太的私心,也没认真去寻人。不过是派了几个心腹,带了银两,嘱咐了若是寻着大爷,让他拿着银两越发走远些,过个三二年回来,自有道理。大丈夫何患无妻?便是晚几年说亲,凭我儿品貌本事,不愁寻不了端庄娴雅的姑娘等语。几个心腹领了命,假装大张旗鼓的去寻人,却实则是去送盘缠的。

  而卫将军自己,则带了重礼去冯家,无非是十分道歉的话。又说正派人寻卫若兰呢,寻着了便绑来结亲,断不能为此事伤了两家和气。冯将军虽然极爱冯紫芬,却也受不来下聘当日男方逃婚这样的气,赶了卫将军出来。此事倒气得冯紫芬在屋内默默垂泪,只她受夏姨娘教导,知晓绝不能惹了冯将军生气,因而不敢到冯将军跟前儿说什么非卫若兰不嫁的话。

  不说卫若兰和冯小姐这不般不配的结亲闹剧,单说卫若兰离京之后,这事不过各家茶余饭后闲谈几次,便渐渐淡了,卫将军也启程前往西海沿子。

  又说本朝官员外放三年一届,今年正是回京述职的时候,这也不过寻常政事罢了。但因每三年外放官员回京述职时候,也是新官员候缺上任时候,买官卖官最是厉害,因而在外放官员陆续回京之后,太子也盯着朝堂紧些,日渐繁忙起来。

  这日,太子忙了整日,回宫之后照例是先去看黛玉,陪她说话。黛玉见太子脸色略阴沉,便知又遇上什么事,因而笑道:“这是怎么了?谁惹三郎生气?”

  太子听了“三郎”二字,不禁心中一喜,再有不快也撂开了,脸色便好了许多。叹道:“也没什么大事,不过是三年前携家离京的梅翰林一家又回来了,因翰林院掌院学士告老,如今空出缺来。梅翰林竟是想连升数级,候掌院学士的缺呢。”

  黛玉听了,亦是意义不明的一笑说:“翰林院掌院学士主管每届翰林院众新科进士考评,各部和地方文官的缺,多是根据翰林院掌院学士对新科进士的考评按绩折优点任的。因而,翰林院掌院学士看似不掌钱粮、不掌吏部、刑部等要紧职位,实则干系重大,最是要公正廉明的人才能胜任。这梅翰林端是功利心重,断不可任此职。”

  太子亦是点头道:“可不正是这样的话,今日父皇险些颁了诏书,还好我已经开始协理政事,见了保本,才将此事暂且拦下。你当这保本谁上的?你再想不到的。”

  黛玉听了,嫣然一笑说:“三郎这是骂我蠢么?这有什么猜不着的?”

  太子原不过是随口一问,也没当真让黛玉猜,听了这话,不禁忙改口道:“是我失言,师姐莫怪,这样容易的事,师姐岂有猜不着的?我只恨他们太过不足,武官一道尽要往手里揽不说,竟将手深入文官一道了。”

  黛玉听了,肃然说:“文官以我父亲居首,吏部谢尚书是个要职,算来是咱们师叔,这翰林院掌院学士按理该当陈墉师兄升上去,算来又是咱们师兄。若是户部、吏部、翰林院皆和咱们联络有亲,确也让有的人放不下心。

  只这梅翰林当真是个好的,咱们也不说什么,单凭他们见着琴儿父亲一没了,想着琴儿一门必是败落,便想悔婚一节,其人品就配不上这掌院学士一职。这样见利忘义的人品,将来各届的新科进士不看人品本事,单看谁会讨好逢迎,谁会背地孝敬,这样考评出来的官员放在各个任上,久而久之,岂非动摇国本?”

  太子叹道:“正是这话呢,左右父皇那头是暂时拦下来了,明儿将梅仁这些品性不良的事查清了参他一本,想来他便不敢肖想这样要职了。”夫妻两个商议了,但觉只需拦着定安帝莫要下旨,其他倒无甚大碍,只怕下旨之后君无戏言,梅仁之后再不犯大错,便要让他在如此要职上占着三年,倒令人不放心。

  却说碍着霍皇后的面子,霍家这些年买官卖官,定安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他人也没将霍家怎么着。这梅仁便是走了霍炯的路子,霍炯又指使贾雨村累上保本,保梅仁升任翰林院掌院学士。若非太子及时阻拦,只怕霍家便要得逞了。

  只这梅家虽是诗书之族,却也没落了,当年梅仁连进京赶考的盘资都没有,还是得了薛虬之父的资助,才得了盘资进京赶考的。当年便是因为此,梅仁才将嫡子和宝琴早早定亲。一来,确是薛老爷对梅仁有恩;二来,也是梅仁想着便是自己高中,候缺走门路,依旧少不得四出打点,还得借了薛家财力,自己才好一路高升。

  紫薇舍人之后,薛氏一族的族长原是薛蟠之父,皇商头衔也袭给了薛蟠。后来薛虬之父一死,梅仁想着薛家只余一个寡母和兄妹两个,早晚败落,只怕不但不能成为自己的助力,还怕反成累赘;且梅仁自从点了翰林,没一刻不做那青云直上的美梦,尚未当真得了了不得的官职,便觉薛宝琴是商户女,到底出身低了,配不上自家读书人家,便有了悔婚之心。

  薛虬实则也有此担忧,才在宝琴一十一岁那年送她进京发嫁,不想路上遇着南下接了封氏进京的林大,薛家因祸得福,认识了贵人林家。后来宝琴在黛玉身边做伴读,如今在东宫当差。薛蟠因与人相争摔坏了许多太子大婚物料,薛虬又因黛玉大婚的一应衣裳料子置办得好,反得了皇商头衔。

  梅仁外放三年,好容易置办了新奇花样的礼物,讨得霍炯欢心,投到南安王门下,意欲回京候个要职,却在回京之后,得知薛家光景大不相同,已是悔之不及。

  若是一般要着脸面的人家也就罢了,偏这梅仁无耻皮厚至极,又有几分思虑周全,想着其子梅砚悔婚一节恐有碍自己仕途,且如今薛宝琴是在太子妃身边当差的人,若是梅砚求娶了她,岂不自己因个联姻,在皇后和太子两处有体面?便找着薛虬意欲再为梅砚求娶宝琴。

  这日薛虬早起,正欲出门去几家铺子取了账本回来查账,却听闻梅大人求见。自宝琴和梅砚退婚,薛家已是三年不曾和梅姓之人来往,竟是一时想不起梅大人是谁?直至接了帖子,展开看了,才知乃是当年嫌弃宝琴的梅仁父子。

  商人原是最讲究和气生财的,薛虬自也有一副好脾气,但凭谁再好的性儿,对梅仁这样的人能有几分耐心?薛虬不过是让管事回了梅仁说自己尚在吃早点,让他们稍等,便转身回了屋内。

  梅仁在门房等了半日,管事才来行了礼说:“让梅大人久候了,我们家大爷今日原有一项事要办,若是梅大不嫌麻烦,等会子便和我们大爷一起去绛云号谈。若是梅大人另有别事,今日先请自便。等我们大爷忙过了,再到梅大人府上叨扰。”

  梅仁听了这话,不禁心念一动。他最会投机钻营,这绛云号的料子名满京城,他早想买了上好的四处送人了。只这绛云号据说只用最好的工匠和绣娘,一年产出有限,便是捧着金山银山,亦是要排队候着,且一人一次不过各花色只许买一匹料子罢了。如今薛虬竟是绛云号的老板,不若自己也跟着去绛云号一观,看看是否有上好料子,让薛虬看在当年情分上,多匀自己几匹送人。因而梅仁便巴巴的跟着薛虬到了绛云号。

  京城之地,寸土寸金,光这绛云号的三层金翠辉煌的铺面,就不知价值几何。薛虬下了车之后,请了梅仁下车,两厢见礼之后,薛虬才请梅仁上了楼上雅间。

  这雅间便是黛玉大婚时候,接待过礼部和户部官员的地方,摆着各色上等料子的样品,原是不卖的,不过是展示罢了。许多男子是不通料子材质、品相的,偏梅仁惯爱钻营,练就一双识货的眼睛,饶是如此,见着雅间摆着许多自己都叫不出名儿,但是一看就不是凡品的料子,也是迷花了眼。

  薛虬向梅仁、梅砚让了座,命人奉茶,又相互寒暄几句。仆人又抱上一只西洋花点子哈巴狗来,递到薛虬怀里。

  薛虬接了,又对梅仁一笑说:“梅大人莫要见怪,当年家父亡故,多少人断言我们一房要败落了。多少老亲故交对我敬而远之,那还是好的,我心中记着一份情;还有那起落井下石的,上前罗叱敲诈的,真真令我兄妹苦不堪言。当年最难的时候,也只有这么一条狗陪着我们兄妹了,因而我竟是离不得他,上哪儿都带着。你瞧他多听话,竟是叫他往哪儿去就往哪儿去,一点子不违拗的。”说着将那哈巴狗放地上说:“”去那边睡着,我还有事情要谈。这狗也当真听话,摇着尾巴便走了,在角落里乖乖躺着。

  梅仁听了这话,却不禁脸色一变:当年对薛家敬而远之,如今薛虬让上哪儿就上哪儿,薛虬这短短几句话,竟是骂了自己两次。饶是梅仁皮厚,也不禁有些难为情,只得讪笑道:“也亏得贤侄那样了不起,短短三年时间,不但挣来了皇商头衔,还开了这样大一间铺子。光这店面就得多少钱呐,还不算里头价值千金的极品料子和贤侄的其他生意。”

  薛虬听了这话,谦逊道:“梅大人谬赞了,我不过是托了皇上的福、托了太子殿下的福。如今太平盛世,只要踏实本分,勤勉上进,自有好结果。只怕走歪了路,才是回不了头呢。幸而我虽年轻不懂事,到也遇着贵人提点,不曾行差踏错,才有今日。”

  薛虬这段话原是有感而发,他并不知晓梅仁钻营觊觎翰林院掌院学士一事。但梅仁知晓薛虬得太子青眼,以为薛虬这话意有所指,影射自己走歪了路,越发觉得薛虬的话刺耳。然而这梅仁极是一双势力眼,半点也无读书人的风骨。听了这话,不但没有起身告辞,反而觉薛虬如今越发体面了,大是后悔退了当年梅砚和宝琴的亲事。

  因而梅仁亦是笑道:“贤侄这话极是,如今见了贤侄这样争气,只怕薛兄在天有灵,也是极为欣慰。只当年我和薛兄投契,定了犬子和令妹的亲事,如今犬子和令妹也到了婚嫁年龄,贤侄看看是否将令妹和犬子的婚事操办了?”

  薛虬自今晨听了梅仁来访,便猜着恐是为这此事,但梅仁真的开口求来,也觉此人厚颜无耻,直令人叹为观止。因而薛虬笑道:“舍妹如今在太子妃殿下跟前当差,自是到了年纪才放出来。到时候说什么人家,我自会为了舍妹仔细打听其人物品性。至于舍妹和令郎的亲事,我依稀记得原是梅大人退婚心切。”

  梅仁听了这话,少不得以己度人,以为薛虬是攀上太子,看不上自家了;又觉如今薛宝琴在太子东宫,薛虬打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主意也是有的。薛虬也不理会他,梅仁还厚脸求了买几匹料子,薛虬也笑言规矩不可废,否则京城权贵遍地,家家都来讲人情,小小商户开罪得起谁?

  梅仁听了,只得起身告辞,薛虬道了慢走,只梅仁尚未走远,却听薛虬叫了一声“狗腿子,快来。”又说了些真乖,叫你往左就不往右的话。梅仁听了,只觉薛虬乃是在说自己,面上虽然不显,心中却气得什么似的。越发心中立志,待得自己做了翰林院掌院学士,再来羞辱薛虬一番。

  待得梅仁父子下了楼,薛虬才将那哈巴狗放地上,笑道:“曾我一身的灰。”原来,薛虬并非爱狗如痴,时刻带着,今日带着这狗,原是故意羞辱梅仁来的。

  梅仁得了霍家力保,自以为万无一失,在家中静候佳音。不几日,吏部任命下来,升翰林院侍读学士陈墉为翰林院掌院学士,梅仁继续候缺。这个消息对梅仁而言,犹如晴天霹雳,轰得他久久回不过神来。要说梅仁外放山东为官,也算是个肥缺,只因他对翰林院掌院学士志在必得,山东职缺已经被人顶上了。梅仁原本好好的朝廷命官,如今两头失落,却没了职位。待他再寻到霍家时,霍家却冷冷的告知他再留京等候就是,却再无别话。梅仁碰了一鼻子的灰,却也只得回家等候消息。

  原来,太子拦了定安帝任命梅仁为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圣旨,定安帝大是不解。太子少不得细细分析了利弊,定安帝虽然如今反应迟钝了,却是打小按储君培养的,太子细细说了利弊,定安帝自然听得明白。

  定安帝听完,笑道:“你母后跟我说,凭谁对咱们衷心,比不过你舅舅家人,这梅仁是霍家举荐的,总比外头可靠。怎么我皇儿的意思,竟是不信你母家举荐的人不成?”

  太子却道:“虽然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是父皇且想想,这梅仁投靠了南安王家,第一个感激的自然是南安王,说不得在他心中第二个才是父皇呢。可是陈师兄不但师出名门,状元之才,真才实学远胜梅仁不说,算来还是儿臣的同门师兄,父皇提拔陈师兄,陈大人第一个感激的就是父皇,父皇且想想,这二人究竟提拔谁更好?这些年,霍家也举荐了太多的官员,儿臣说句诛心的话,父皇就不怕他们将来挟天子以令诸侯?”

  定安帝听了有理,便迟迟未下决断。谁知霍皇后知晓如今定安帝反应慢,做事难免优柔寡断,向来是靠着别人拿主意。若不是自己抢先将主意拿了,皇上必是听林如海谏言。虽然霍皇后知晓定安帝能够顺利登基,全靠林如海一路保驾,却也因听了南安太妃的谗言,觉得不能让林家一家独大,因而越发扶持霍家。

  霍皇后见翰林院掌院学士一职迟迟定不下来,少不得多吹了几次枕旁风。定安帝被她吹得烦了,反而越发觉得太子说得有理,不但升了陈墉为翰林院掌院学士,还一连数日都不去霍皇后宫中。如今得宠的是个年轻张姓贵人,定安帝已经下旨晋升张贵人为嫔。

  霍皇后两头失落,才收敛起来,梅仁这当口得知自己没升上去,再去寻霍家的时候,正是南安太妃到宫里见皇后,受了霍皇后的气出来。梅仁这个时候撞上枪口,自然热脸贴了冷屁股,遭了一顿冷遇。

  南安太妃得知霍皇后失了宠,心慌得什么似的,少不得四处寻了美貌女子,好送入宫中好与张嫔抗衡。

  南安太妃无非是那些下作手段,前世南安郡王战败,也是强认探春做义女和亲,今世自是一样手段。她自己倒是膝下有个郡主,偏舍不得送给又老又笨的定安帝,少不得四处寻了美貌姑娘,仗势认作老南安王旧部的义女,借了身份参加小选,再送到霍皇后宫中,徐徐图之。

  听闻贾家有几个美貌姑娘,南安太妃还到牟尼院去看了一趟。见了妙玉、探春、惜春三个姑娘,个个都是好的,南安太妃不禁心动不已,不过这三位姑娘都是明白人,心中无人情愿。

  南安太妃还欲强求,了缘大师却出来宣了佛号说:“进我山门,无论王妃、贫民,皆是施主,若贫尼说话有所冲撞,太妃勿怪。”

  了缘大师素有神尼之名,先天演数极为精准,南安太妃素信神佛,倒不敢冲撞,因而笑道:“了缘师傅有何指示,只管直言。”

  了缘大师又宣了一声佛号,才说:“太妃慈爱,欲带贫尼几位俗家弟子得富贵,原是她们的福气。只这贫尼这几位弟子佛缘未了,入红尘有违天道,只怕招来祸患。她们福薄命浅没有什么,只怕连累相助之人。”

  前儿霍炼到牟尼院偷窥冒犯,世人皆传霍炼遭了报应,被天外飞石打瞎了一只眼睛。后来查足迹,又查到霍炼自己院中,南安太妃也不禁信了报应之说。如今听了了缘师傅一席话,南安太妃再不敢仗势强求妙玉等人。

  想到霍炼,南安太妃不禁想到霍炼回京路上买来的美貌丫头描图。这霍炼虽然好色无度,却是个惯会来事,会讨好人的。见了描图花容月貌,且极乖巧伶俐,进京之后就将描图送给了南安太妃。他因此讨得了南安太妃的欢心,越发仗势欺人,还是后来伤了眼睛才收敛了。

  因而描图倒一直在南安太妃房里伏侍,不过南安太妃想着这样路上买来的丫头,不知根不知底的,便没将描图提到跟前儿,不过是放在院子里头做些摘花养雀儿的事。如今南安太妃因霍炼想起描图来,命人传了描图来,只见其貌若春花,皎如秋月,身段婀娜,果然极极貌美出挑。

  霍皇后是南安郡王的姑姑,算来是自己的大姑子,南安太妃倒是没脸认了描图做义女,又送去和霍皇后相争。于是命描图认了大司马贾雨村做义父,取名贾苗,小选时送入霍皇后宫中。霍皇后见了面前这女子原是霍家一个侄子路上采买的,不禁心中称奇。这贾苗的品貌自是不说,连其气度都是不凡,竟有些像大家出身。

  贾苗自称不记得家乡来历了,在被发卖前,每日皆有师傅来教琴棋书画,坐卧弹唱皆有规矩,一个不对便要挨打罚不吃饭,时间久了,便都学了一些技艺在身,坐卧起立也是极有规矩。

  贾苗的出身,南安太妃也是查过的,原是扬州一个盐商的干女儿,俗称扬州瘦马。后来那盐商因和甄应嘉勾结,贩卖私盐落了罪,那时候这女子不过十岁出头,在盐商落罪后漂泊几年,不知怎么又落在拐子手里。后许是因这女子着实生得太好了,拐子将其送入京中想卖个好价钱。

  霍皇后品度贾苗品格,竟是要越过张嫔去。定安帝虽然和霍皇后生了嫌隙,但每月初一十五,定安帝依旧是到皇后宫中的,霍皇后有的是时间将贾苗荐给定安帝。这贾苗也着实出挑,竟是入了定安帝的眼,没几日,定安帝就抛开张嫔,成日独宠贾苗一人。

  黛玉到霍皇后宫中请安,也见过贾苗几次,总觉其气度不凡,像是受过大家教导的。黛玉也跟太子说过这贾苗恐有猫腻,只贾苗得宠之后,定安帝越发对霍皇后言听计从,太子忙于暗中和霍家较劲,也没抽出手来彻查贾苗之事。

  如此过了半年,几场秋雨一下,天气渐渐凉了下来,定安帝一时不慎感染了风寒。原以为不过是吃几剂药,好生将养的事,不想定安帝这病竟渐渐成了大症候,太医院几位太医束手无策,定安帝就此一病不起了。

  作者有话要说:嗯,没错,太子妃要升职了。


  (https://www.xdingdiann.cc/ddk82823/457289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