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盛世新月 > 第六章 一文相当于六元

第六章 一文相当于六元


  朦胧中,一股淡淡的鱼腥味涌入鼻中,谢翱意识逐渐清醒。耳中传来切菜的声音,他睁开眼睛,柔和的晨曦从瓦缝中斜射下来。

  他向四周看了看,这是一间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房子,除了一张吃饭的桌子、一个水缸和一张渔网就没有其他东西了。

  谢翱挣扎着想爬起来,身上的伤口传来隐隐的阵痛。他不禁咳嗽了一声,这时一位老伯从屋外走进来。“这位郎君,你可醒来啦,可把我担心坏了。”

  “老伯,我这是在哪里?”

  “这里是苏州辖下黄泗浦的一个小渔村,前天我和张里正出海打鱼的时候,在一处海湾发现一条巨大的鱼,那家伙老大了,老汉我活了也快一甲子,从来还没见过如此巨大的鱼。”

  “我赶紧把你抱起来往回赶,然后张里正去叫村民们拖鱼。这几天来你一直发热,还一直说胡话,请了好几位名医来替你诊治,可他们都说你的病没法治了。咱村的张里正也请来了几位术士,他们在屋里跳大神,然后烧符给你吃,可你的病依旧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了。”

  “不是吧,烧符给我吃,那后来呢?”

  “后来有一位脸上蒙着白纱的小娘子,路过门口,刚好被我碰上了。那小娘子自称懂医术,可以帮忙看看。说来也神了,吃了一副药之后,你的烧渐渐退下去了。小娘子开完药方,嘱咐你好生将养就走了。”

  “蒙着白面纱的姑娘,以后有机会得好好感谢感谢她。”

  此时,不争气的肚子突然“咕咕”叫了起来。也难怪,从昏迷到现在整整三天了,一点东西都没吃,却喝了一肚子符水。我这苦逼的生活啊!

  在听到谢翱肚子“咕咕”叫的时候,老伯就跑去厨房端来一碗米粥。说是厨房,其实只是在屋檐下搭了个灶台而已。

  “那位小娘子说你大病初愈得好生将养,多吃点小米粥。”

  谢翱眼睛盯着那陶碗盛的米粥,只见,那白粥冒着热腾腾的香气,米粒莹白如雪,碗中点缀着几颗红枣,煞是喜人,用勺子舀了一小口,美味清香,好像还放了蔗糖。这用柴火煮的米粥就是格外的香。对于一个几天没吃过饭的人来说,这一碗米粥,可抵得上是人间美味啊!

  “老伯、你看到我的包裹了吗?”。

  “包裹?你说的是行囊吧!你等会,我去帮你拿,放在外面晾晒,不过你放心,里面的东西老汉我没打开过。”

  不一会老伯走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套衣服,“这是我家憨儿以前穿过的衣服,你将就着穿吧。他在扬州府当差,有好些年都没回来了。”

  老伯说完,佝偻着回到厨房吃饭去了。当谢翱看到老伯吃着粗糙的汤饼时,心里头有点不好受。虽然家穷,但老伯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自己吃了。多么纯朴的一位老人呀!

  看着谢傲走过来,老伯说道,“这次真得好好感谢你了,因为这条巨鱼,我们整个鱼村都沸腾了,听说扬州富商王国豪的儿子王子聪也来了,据说他想花重金来买我们这条鱼,我们张里正眼睛都笑歪了,此刻他们正在商谈价格,说是等卖了鱼要给我多分点钱。”

  “这是您老该得的,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

  “等分了钱留着给我那憨儿娶媳妇用,嘿嘿~~”

  就在老伯和谢翱谈论鱼的价钱的时候,突然门口来了两个人,一位身着华丽的绿色长袍青年,旁边是一位穿着粗布麻衣的农民。

  老伯忙向谢翱介绍到,“这位是我们村的张里正,另一位想必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公子吧?”

  只见那位穿着华服的青年说道:“在下正是扬州富商王国豪次子,王子聪,人称王二郎是也。我家在扬州经营几家酒楼,听说你们这捕到一只巨型海鱼,所以就赶过来了。这海鱼可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稀罕物啊!”

  王子聪打量着谢翱道:“想必这位就是捕获巨型海鱼的少侠吧,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谢翱忙回答,“过奖,过奖,少侠愧不敢当,这鱼估计是在海滩上搁浅死的,我只不过是在他眼部来了那么一刀而已。”

  “居功而不自傲,将来必定是大有出息啊。不知这位少侠家住何处啊,为何会到此处呢?”

  谢翱思考了下,想到当初那块墓碑上写着和州乌江,于是说道,“在下和州乌江人氏,因随伯父出海,一路上风高浪急,还碰上这鲨鱼,结果就成现在这个样了。”

  “鲨鱼,我怎么从来没听过?”

  “这鱼的名字,只不过是个称呼而已,不必太过计较啦!”

  唐高祖曾规定:服饰贵贱异等,杂用五色。五品以上,通穿紫袍;六品以下,兼用绯绿;胥吏以青色,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在古代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重农轻商。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末位,但这位富家子弟穿的是绿色长袍,显然是没有按照这一规定。可见其身份不简单啊!

  旁边站着的张里正也适时开口道,“这次二郎想用十贯钱来买这条海鱼,而且只要鱼翅部位,剩余的都留给我们,这次我们可是赚大发了,我们可得好好感谢这位郎君啊!”

  老伯知道这次能赚一笔钱,但是没想到能卖这么多钱,而且还只是小小的鱼翅。十贯,老伯做梦都不敢想,一条鱼竟然值这么多钱,现在大米才四十文一石,如果全部买粮食的话,那就是250石,那得多少个谷仓才能装下啊,老伯有点发蒙了。

  唐贞观时期,一贯等于一千文,十贯就是一万文,对于一个渔夫来说这个就是一笔巨款啊。这时期钱币的购买力可是相当高。史料记载贞观十五年即公元641年,太宗曾对臣子说:朕有二喜一惧。比岁丰稔、长安斗粟值三、四钱,一喜也;比虏久服,边鄙无虞,二喜也。治安则骄侈多生,骄侈则危亡立至,此一惧也。

  可见此时的粮价大概是一斗4文,和老伯说的差不多。一石等于10斗,那么一石粮食就是40文;唐朝一石粮食大概是59公斤,250石相当于现在的3万斤大米。

  现在咱们超市的大米普遍2至4元一斤,假设我们以2元每斤算的话,3万斤大米大概是6万元。

  唐朝公元641年,3万斤大米大概花1万文;公元2016年,3万斤大米约花6万元。通过比较得出,这一时期唐朝的一文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6元。和美元汇率差不多。

  当然这个比值会随着物价的波动而有所不同,我们仅仅比较的是这两个时期的物价比。可以看到这里我们现代的标准用的是2元来计算,如果是4元呢,又或者拿盛唐时期米价来比较,那么这一比值还会更高,这也侧面说明,咱们当下物价确实有点高。

  老伯和张里正商量着,要把其中的五贯分给谢翱,谢翱死活不肯接受,他说他的命都是老伯救的,他的那份就给老伯留着将来娶儿媳妇用,但是老伯也坚持不肯要,最后是王二郎在中间协调,谢翱留下两贯作为盘缠,剩下的三贯给老伯。他实在拗不过老伯,最后只好同意了。

  当一切商量妥当时,王二郎就准备要回扬州了,谢翱通过打听得知前往和州,最佳路线是乘坐船只沿江而入比较便捷,于是他决定和王二郎一同先行前往扬州。

  临行前,老伯准备了一包白糖给谢翱,“我那憨儿最喜欢吃小米红枣蔗糖粥了,这是我打鱼攒了好几年才存下来的,如果你在扬州碰上他了,请代为转交给他,顺便让他有时间回来看看我;如果没碰上,这些你带着路上吃。”

  “老伯,我记下了,我一定督促他回来给您生个白胖小子”

  辞别了老伯,带上自己的行李,谢翱和王二郎一同乘船前往扬州。

  这是一艘大型的楼船,装修奢华,楼船内点燃了香料,船身的做工和设计都比日本船只考究多了。前桅和主桅高约二丈有余,桅杆上吊着横衔。横衔上挂着蒲草做成的风帆。因为蒲草柔韧性好,拉力强,经常被用来做成风帆。

  “少侠,也对船只感兴趣。”

  “只是好奇而已,这楼船,比倭国的高级多了。”

  “他们的船只怎可和我大唐比较,二者可是有天差地别。”

  他们一路沿着长江逆流而上,两旁有很多的纤夫。他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步履沉重,像老牛耕地似得缓慢前行。船上鸣锣敲鼓,为他们腰鼓呐喊,有时逆流的时候冲击力太大,他们只要手稍微松动,船就倒退。谢翱此刻想到了那副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虽是盛世,但是底层百姓生活依然艰苦啊。

  这时王二郎开口道,“这位少侠想来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过几天就是扬州丽春院一年一度的花魁大赛了,届时各方文人墨客,商贾游侠都会来临,不知谢少侠可有空一同观赏?”

  “一个小小的丽春院竟有如此盛名?”

  “其实大家主要是奔着丽春院那位绝色佳人而去的,虽说是选花魁,其实香月姑娘的花魁名头早已内定好了。听说她这次要招一位入幕之宾,来人各凭本事,只要能得她青睐,她就愿意揭开那神秘的面纱。”

  “看你这么跃跃欲试的样子,是不是也想一睹那小娘子芳容啊!”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前总是远观,要是能近距离的看到她的真容,岂不快哉。你说我该怎么才能得其青睐呢?文治武功我是不行了,我家除了钱就是钱了,你说我该送些什么好呢?”

  “投其所好就可以啦。”

  “你想的太简单了,要想揭开他的面纱,可不是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看来这女子不是贪慕钱财之人,二郎,你的希望不大啊!”

  “是啊,都快愁死了。不知谢少侠可有什么办法吗?”。

  “你跟我说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吧,尽量要详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听完王二郎的介绍,谢翱心里大概有底了。

  谢翱对王二郎说道,“你这两天好好休整休整,届时我定让你亲手揭开那位香月姑娘的面纱。”王二郎兴奋地跑过去抱住谢翱道,“此话当真?谢少侠,我真实爱死你了。”

  “哎哎~~别这样,我对男人不感兴趣。”

  两天后楼船登临扬州。


  (https://www.xdingdiann.cc/ddk64703/337083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