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我可能是个假王爷 > 第一百三十七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崔绣穿着一身飞鱼服,面带峥嵘覆甲,骑着使团栓停在客栈休息的军马,一路东出凉城。

  此行一趟身份除了西北王府之外不能暴露,西北王提出的条件是好处对半分,实际上崔绣对此并不敢兴趣,能不被惹一身腥就算是不错了。

  他感兴趣的是刺杀孙仲的幕后之人。

  如果真的是那位京城中常年不露面的“老大人”......

  崔绣眼神一凌,眼中杀意隐现。

  军马飞驰迅疾,这次京城使团出使所用的军马均是青龙营中万里挑一的好马,骑着并不算太过颠簸,但奔若惊雷。

  一路飞奔到崆峒山脚下,秋风袭人,高峡平湖。

  只是崔绣来不及欣赏这浓浓秋意,眼前突然出现一个小点,然后瞬间放大。

  没有任何感应,毫无凭照。

  他瞳孔陡然放大,猛然在马背上向后一仰,几乎贴在了马背之上,堪堪躲过那柄碧玉剑身的飞剑,剑气逼人。

  九品!

  御剑术!

  崔绣心中一动。

  再下一刻,他凭空跃起,战马奔过的一片脚下土地突然刺出一柄通体漆黑的飞剑,直接洞穿了崔绣刚刚脱离的战马,那来自青龙营的好马哀嚎一声,重重向前跌去,激起尘土无数。

  崔绣身在空中,远远依稀看到远处山脚一辆藏青色马车,双眼微眯。

  马车前。

  老马夫坐在车前,笑呵呵道:“想不到连锦衣卫的天字一等也来凑热闹了。”

  车内公子闻言微微皱眉:“锦衣卫?是南镇抚司还是北镇抚司?”

  老马夫笑道:“若是那副面上覆甲老夫没有看错的话,应该是白面无相。”

  锦衣卫北镇抚司天字一等覆甲为白面无相,南镇抚司天字一等覆甲为黑面无常。

  公子有些疑惑道:“北镇抚司的人怎么会来?”

  按理说此次出行那位“老大人”曾说过,此次北上可能会出现一到两名南镇抚司天字一等,因为那位国师虽然不会对孙仲此人下手,却会阻拦他返京,毕竟这人和那位曾经的司礼部监印有过太多渊源。

  可却出现了一名北镇抚司天字一等,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要知道北镇抚司可是比南镇抚司的水要深得多,不仅连京城的防控布局都在人家手里,而且离圣距近,几乎日夜相随圣驾,那位北镇抚司指挥使杨大人实在是位居区区数人之下,位高权重,深得皇上信任。

  而且北镇抚司中鱼龙混杂,不像那座南镇抚司几乎都是国师的人,北镇抚司中那位杨大人在其中的势力可占七成之多,国师再占去两成,剩下的一成才是由自己掌控。

  这位被东临剑仙称为公子的年轻人微微皱眉,轻声道:“杀无赦。”

  老马夫闻言微微一笑,双指并拢作挥剑状,又是一柄飞剑从马车中飞掠而出。

  崔绣一席飞鱼服在林间急速奔行,竟是隐隐比刚才那青龙营的军马还要快上几分。

  至于他,既是可以是北镇抚司的天字一等,也不是。

  身份总是可以伪造,北镇抚司的一切军用武备崔绣均可通过那位杨大人随意调用。

  崔绣心中暗自盘算,这位山脚下的“大鱼”他已经心中有数了。

  能够使唤得动那位生性偏僻的剑阁掌门东临剑仙,并且能随意离开京城不受那位陛下的范围规限,再排除出那位镇守边关的二皇子。

  此人只能是那位相传性格懦弱的三皇子了。

  这位东临剑仙据说能使唤飞剑二十八,飞剑尽出无人能敌,十年前曾在长城上齐出剑群斩敌近千,位列武榜第六,生性偏僻,与中原人交手次数不多。

  若是这位剑仙倾力而出,只怕自己不是对手。

  崔绣突然扭头一撇,一柄极小的暗沉色飞剑便擦着他耳朵过去,隐隐出现血丝。

  崔绣眼神阴沉。

  已经出剑三柄了。

  老马夫坐在那边的车前,稍稍有些惊讶地咦了一声。

  虽然此时出剑才三柄,但曾经无数北辽、东瀛高手都死在了自己这柄鬼金羊上,此剑体型微小,剑迅而声不可闻,甚至那位德川家的擅长隐匿的九品高手也死在这柄剑上。

  老马夫缓缓道:“若是寻常锦衣卫天字一等,不过初登境,已是万里挑一,可此人气息长存,内力不绝,绝非一般初登境可比。”

  那位公子闻言惊讶道:“此人莫非是渐宽境?”

  天下武功分九品,而第九品又可分为三大境界。

  一段为初登,意为初登大堂,九品之下皆蝼蚁,仰之弥坚,钻之弥深。

  二段为渐宽,意为大道渐宽,当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

  三段为仙成,意为羽化飞升,触碰天道之门槛,为陆地之神仙。

  虽然都是九品,但每一段皆是天地之别,沟如鸿钧。

  老马夫微微点头:“此人能躲过我的鬼金羊,必是一位渐宽境天字一等。”

  此时崔绣终于穿过了树林,来到马车面前。

  他看着坐在藏青色马车跟前的老马夫,淡淡一笑,抱拳道:“晚辈见过东临剑仙。”

  他瞥了一眼那辆马车,上面隐隐有黑色蟒纹镶嵌其间。

  果然是他!

  老马夫微微一笑:“北镇抚司竟然派出一位渐宽境天字一等来送死,真是让我没想到啊。”

  崔绣面带覆甲,笑道:“老前辈说笑了。”

  他缓缓拔出那柄猩红长剑,一身明黄色飞鱼服猎猎作响。

  老马夫有些惊讶道:“莫非你真要送死?”

  崔绣没有回答。

  再下一瞬。

  老马夫心生感应,释然一笑:“原来还有一个初登境的小鬼。”

  马车后面不知从何处走出一位面带覆甲手持古剑的飞鱼服锦衣卫。

  正是湛卢。

  那位东临剑仙微微一笑,望向崔绣:“湛卢剑,还有你那柄不知名的戾气十足的剑,再加上我这里有二十八柄古今名剑,今日可是有近三十柄好剑齐聚一堂。”

  老马夫双指作并拢状于身前,心中默念一声。

  一时那辆马车微微摇晃了起来,然后珍珠帘子猛然掀开,先后二十八柄名剑涌出,携裹着秋风肃杀之气蔓延,围绕着马车,寒光嶙嶙。

  崔绣微微抬起那柄猩红长剑,遥指那位仙成境老剑仙。

  在场三十柄名剑剑气冲霄!

  崔绣眼神冷冽,“锦衣卫北镇抚司天字一等陷仙向老剑仙请教!”此次西北王府与京城使团一起游赏崆峒山,王府方面不仅云乐郡主亲临,西北地头蛇宋别也在此列,还有那位金吾卫副将叶辞的亲妹妹,可谓是阵容浩大。

  反观京城使团,这次只是派出了一些不大不小、无关紧要的官吏,看上去是丝毫不给西北王府这个面子。

  不过郡主大人看起来并不在意,一路登山玩水,全当自个儿放松了,一会拉着叶浅风看那峰林耸峙,一会又看那怪石嶙峋,一红一白两道身影到处东奔西跑,搞得那些王府下人是焦头烂额。

  宋别跟在使团最后方,玉面上始终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其实王爷对于金吾卫破案一事指望并不大。

  金吾卫中虽说高手如云,但毕竟根基还尚浅,大多吸收的是江湖上的现成高手,几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武功体系,单打独斗尚可,但相互配合之间并不默契。

  况且能够在王府眼皮子底下杀人,还能不留蛛丝马迹全身而退,这说明什么?

  王府里有内鬼!

  王爷曾说过,最坏的结果甚至不是那位国师府里的玄衣和尚,而是那位京城中常年不露面的“老大人”借他身布局,杀人不沾血,跟王府里的内鬼来了一个里应外合。

  只是宋别没有想通的是,那位“老大人”和孙仲节度使无冤无仇,为何要杀他?

  书生看了一眼山脚,心中略微估量,此时他们一行人应该已经走到半山腰的位置了。

  云雾似乎就在离众人头顶不远处。

  那些鱼儿也该上钩了。

  叶浅风与李时毓走在队伍最前面,郡主对着山水一顿指手画脚,得意道:“将来本郡主成为了传说中的大宗师,一定带领一帮江湖高手把所有天下都这么好看的地方都看个遍!”

  叶浅风闻言面带笑意,并不去打击郡主难得的豪情。

  叶浅风轻声道:“据说当年大汉正盛之时,我们大秦还是南边一介蛮夷之国,那位大汉天子曾经车过鸡头道,登临崆峒山,问道仙人广成子,广成子见大汉天子有至道之相,遂保大汉百年风调雨顺。”

  李时毓闻言并不作答,目光深邃。

  不管大汉当年如何强盛,往事如尘埃,终归是她爹爹的手下亡魂罢了。

  山脚下。

  一个腰间佩剑的青衫剑客犹然上山,头上戴了一顶斗笠。

  不过跟一般剑客不同的是除了腰间那柄佩剑,他的背上还背了一个较他身形都要稍大一圈的大匣子。

  若是宋别跟他见了面仅凭身形就一定能认出此人就是当时偷偷溜上客栈屋檐的偷听之人。

  剑客不知从何处取出一块糕点,取下斗笠,几口吃下,竟是一个青年男子,看着约莫不过三十,很难想象这般年纪便能瞒过众多高手于顶楼偷听。

  青年看着遍地的好山好水,微微一笑:“西镇奇观甲天下,是个杀人的好地方。”

  他又吃了块糕点,口齿不清地喃喃道:“这次要是拿下了云乐郡主的脑袋,玖儿定会开心。”

  大昭寺门前。

  这天大昭寺来了一个老道士,只是这老道士跟所谓的仙风道骨是半点都不沾边,一身白道袍都快脏成黑袍子了也不见清洗,看门的小和尚还以为是哪个叫花子来了,忙进寺庙里拿了两个大馒头递给老人。

  老人见到馒头两眼放光,笑嘻嘻的接过,跟看门的小和尚说他是寺庙方丈的老朋友,多年不见,好不容易过来看看,说着就要往里走,小和尚还没反应过来,拦都拦不住。

  老道士走到主殿,看到方丈坐在佛前的普陀之上,大大咧咧道:“老和尚,来看你了啊,也不出来给老道我洗尘洗尘?”

  方丈闻言无奈一笑,“这么多年没见,怎么今天有空来找我?”

  老道随手抓了个蒲团坐下,开始唉声叹气,说外面现在这世道变了,以前随便在街边摆个算命摊子,再请一两个托儿,保管一天就能挣十几两银子,每日的酒钱、饭钱都能一并给包下了,甚至还可以偶尔点个二两牛肉下酒!

  老道说着说着口水差点流了一地,啧啧道:“那滋味,真是给我神仙也不当,罢了,给你这和尚说了也不懂。”

  老道说话之间三两下就把馒头给吃了干净,手指在道袍上随意抹了抹,继续说道:“还是以前好啊,现在人们宁愿到寺庙里面烧香拜佛,都不愿意再去相信街边的算命摊子喽。”

  说到最后,老道好像意犹未尽,猛地一拍大腿,道:“老和尚,你评评理,凭什么现在大秦就尚佛不尚道啊,明明都是教,敬那佛祖菩萨和敬那道祖那有啥子不一样嘛,真是不懂当今这个世道了。”

  老方丈只是笑而不语。

  见老和尚还是没有任何反应,老道心中有些急了,表面上却不动身色,又叹了一口气,道:“哎,老和尚,你说我要是当年大汉亡国的时候就弃道从佛该有多好,说不定现在也能混来个方丈当当,你说是也不是?”

  方丈只是默默打坐,并不应答。

  老道这会是真有些急了,道:“老和尚,咱们两当年好歹是过命的交情,你还真以为你修出了什么佛道啊,兄弟我这会日子着实有些难过,我听说你们寺庙虽然早就落寞了,但好歹每日香火钱还是不差的呀,收留我一个,也不会给寺庙造成什么负担吧。”

  方丈微微摇头。

  老道见状真的有些哀色,近乎哀求道:“老和尚,你莫要如此无情呐,我千里迢迢跑来找你救命,弟弟我可就你这么一个信得过的人了啊!”

  方丈轻轻叹了口气。

  老道以为事情还有转机,忙道:“你也不用给我安排什么房间,那个庖......庖屋也行!”

  只见方丈轻声道:“觉心,去给这位老师傅拿十两银子,送客。”

  老道闻言满脸怒容:“老和尚,你翻脸不认人是不是,我......”

  方丈面无表情道:“施主与我本是有缘,佛也好,道也罢,心中存善,方可证道。”

  老道满脸不屑,转头看了一眼拿着银子过来的小和尚,一手抓过银子,呸道:“既然老和尚如此绝情,我自己会走!不用送!”遂甩袍走出主殿。

  待老道走出寺庙后。

  小和尚有些疑惑,问道:“方丈,那位师傅是谁呀,你们有过命的交情?”

  方丈微微一笑,说是一个故友罢了。

  当年他辗转多折才来到西北,刚到此地和一位以摆算命摊子为生的道士一起住在一间客栈,后来被贼人盯上,那道士躲在房里看着贼人的刀光子吓得差点昏过去,不敢出声,他便走出房去劝导那货贼人,贼人不愿改邪归正,仍要夺人财命,他便打断了贼人的手筋,当夜就走出了客栈。

  小和尚问道:“可那位老师傅怎么找到我们寺庙的?”

  方丈笑着摇了摇头。

  万物自有他的生存之道。

  小和尚又问道:“那位老师傅就是道士吗?我这辈子还没见过道士呢。”

  方丈仍是笑着摇了摇头。

  “以后会见到的。”

  老僧不愿说那人是道士。

  人间百态,不足为怪。

  他只是温声道:“大道不该如此小。”


  (https://www.xdingdiann.cc/ddk260686/144602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www.xdingdian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dingdiann.cc